奥古拉斯国学鉴赏网
首页 > 戏曲鉴赏 > 长门怨

长门怨

《长门怨》是古琴曲中为爱失意的怨曲,是古琴流派里非常著名的“梅庵琴派”代表曲目之一。此曲清代始现,出于民间,作者无从考证,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。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,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。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《长门赋》之意为曲意,作得琴曲《长门怨》,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。

《长门怨》,写尽一个万人之上的尊贵女子失宠后,如临万丈深渊的绝望和悲哀。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,其情如泣如诉,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。

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,低音区则哀婉凄丽,如泣如诉。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。凄切的旋律如泣如诉,低音哀婉凄丽,高音则呈现琴曲少有的激越。

《长门怨》-渊源

汉武帝刘彻年幼时被封为胶东王,其姑母长公主有一女儿名陈阿娇。一日长公主问刘彻:“彻儿长大后愿娶谁为妻?”刘彻便答:“若能娶到阿娇,愿盖金屋以贮之。”由此成就“金屋藏娇”的佳话。

后来刘彻即位,新宠卫子夫生下一子刘据后,在宫中的地位获得空前膨胀。陈皇后阿娇又怨又气,就求助巫蛊来得宠的嫔妃。不想东窗事发,武帝大怒,将其皇后之位废黜,谪贬长门宫。

阿娇遭逢此祸,异常落寞。她不甘心终老冷宫,想起武帝曾对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,就奉黄金百斤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《长门赋》,诉说悲愁之辞,以图打动武帝恢复从前的感情。但武帝看后,虽称此赋为上乘之作,却也没回心转意把阿娇复位。可怜陈皇后终在凄清的冷宫中了却残生。

《长门赋》背后,一个千年来的爱情典故,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—“金屋藏娇”。

《长门怨》-曲谱

《长门怨》古琴名曲,初出清代民间,作者不祥(见《梅庵琴谱》一九三一年版),以司马相如名篇《长门赋》之意为曲意,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《长门怨》。


自从分别后,每日双泪流;泪水流不尽,流出许多愁;

愁在春日里,好景不常有;愁在秋日里,落花逐水流;

当年金屋在,已成空悠悠;只见新人笑,不见旧人愁;

朝闻机杼声,暮见西山后;惟怨方寸地,哪得竞自由;

青丝已成灰,泪作汪洋流;愿得千杯饮,一枕黄梁游;

可怜桃花面,日日见消瘦;玉肤不禁衣,冰肌寒风透;

粉腮贴黄旧,蛾眉苦常皱;芳心哭欲碎,肝肠断如朽.

犹记月下盟,不见红舞袖;未闻楚歌声,何忍长泪流;

心常含君王,龙体安康否;夜宴莫常开,豪饮当热酒;

婀娜有时尽,甘泉锁新秀;素颜亦尽欢,君王带笑看;

三千怯风流,明朝怨白首;回眸百媚休,独上长门楼;

轮回应有时,恨叫无情咒;妾身汉武帝,君为女儿羞;

彼时再藏娇,长门不复留;六宫粉黛弃,三生望情楼。

标签:

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

猜你喜欢

戏曲鉴赏 扬琴欢乐的火把节
乐曲运用的主要是云南石林地区彝族支系“撒尼人”的生活背景和音乐风格。每当火把节来临的这一天,人们不再劳作,一早就开始了节日的准备,等待期待已久的盛大歌舞集...
戏曲鉴赏 扬琴木兰辞
《木兰辞》是一首传统乐曲,是扬琴的十大名曲之一。它又是一首富有技巧性的乐曲,是扬琴七级的曲目。它是一个故事,一个用音乐来表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感人故...
戏曲鉴赏 扬琴曲霓裳曲
据流传于浙江一带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,音韵典雅优美,柔婉悠远,饶有古风。扬琴运用了“曲直兼济、纵横交织”的演奏技艺,配以箫、筝、铝板琴、钢片琴、碰钟等乐器伴...
戏曲鉴赏 扬琴 昭君怨
扬琴曲《昭君怨》是一首广东汉乐名曲,乐曲主要描写昭君出塞后对故土的思念,表达了一种欲归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哀怨

强力推荐